产后缺乳怎么吃?
2022-01-04 00:00
产褥期产妇的乳汁分泌与其身体状况息息相关。而乳汁的质量更是与产妇的营养或饮食情况有关。为了有充足和优质的乳汁,产妇要掌握产褥期的十大饮食禁忌:
1、忌滋补过量。滋补过量可引起产妇肥胖,还会使乳汁中脂肪含量增多,造成婴儿肥胖。如果婴儿胃肠消化能力较差,不能充分吸收,则会出现脂肪泻,而长期慢性腹泻会造成婴儿营养不良。
2、忌节食过早。节食过早不利于产妇身体恢复,不能为婴儿提供优质而充足的母乳。产后最重要的是营养全面而合理,注意平衡膳食,不必节食,产妇体重就会恢复。
3,忌过多食用鸡蛋。过多食用鸡蛋会加重肾脏负担,不利于妊娠所致的血液中高胆固醇的排泄,且会使胆固醇含量持续升高。产妇每天最多食用4个鸡蛋。
4、忌长时间饮用红糖水。长时间饮用红糖水会使恶露的血量增多,造成产妇继续失血甚至贫血。饮用红糖水的最佳时间是产后7~10天。
5、忌喝高脂肪汤。脂肪汤过浓、过多会使产妇身体发胖,也会通过哺乳引起婴儿脂肪泻,影响婴儿健康。
6、忌食辛辣食物,过于辛辣的食物可使产妇体内生热,出现口舌生疮、便秘及痔疮等,也可通过乳汁使婴儿体内生热上火。
7、忌多食味精。过量味精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会影响锌的吸收,造成婴儿缺锌。产后3个月内的授乳产妇的菜肴应尽量避免多加味精。
8、忌烟、酒、茶。母乳喂养的产妇为了婴儿的健康和未来,在哺乳期内最好不要吸烟饮酒、喝茶、喝咖啡等。
9、忌食过硬食物。产妇分娩后易产生牙齿松动,且肠胃消化功能较弱,所以忌食过硬食物。
10、忌产后立即服用人参。人参、鹿茸会引起产妇失眠、烦躁、心神不宁,还有可能加重出血。在产后2~3周产伤已愈合、恶露明显减少时,才可适当服用。
那产后缺乳该怎么吃呢?
产后普通型缺乳
产妇分娩3天以后,乳汁分泌不足或全无,称为产后缺乳。产后缺乳多由乳腺发育不良或产后失血过多及疲劳过度所致,表现为乳房不胀。在产褥期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,以弥补孕期和分娩时的消耗,并为分泌乳汁、哺育婴儿积蓄能量。建议多吃一些补气血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,如鱼、虾、蛋、奶等。食谱列举如下:
麻油鸡汤
原料:公鸡1/4只,老姜、麻油适量,盐少量。做法:
(1)鸡洗净切块备用。
(2)将麻油倒入锅内,大火烧热。放入老姜爆香成褐色,但不能焦黑。
(3)转大火,放入鸡肉快炒,直到鸡肉约七分熟。
(4)将热水由锅的四周往中间淋,水量适宜后盖锅煮,煮滚后转为小火再煮15-20分钟,加少量盐即可食用。
功效:鸡肉具有温中益气、补虚填精、健脾胃、活血脉、强筋骨的作用,麻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,两者结合可促进乳汁分泌。
2、气血虚弱型缺乳
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妇出血过多,或平时身体虚弱,导致产后乳汁甚少或乳汁多天不下。表现为乳房柔软不胀,面色苍黄,皮肤干燥,神疲乏力,头晕耳鸣,心悸气短,腰酸腿软。在饮食调理中,一定要先调脾胃,再增加高蛋白、补血的饮食。食谱列举如下:
鲫鱼赤豆汤
原料:鲫鱼1条,赤豆1把,老姜、麻油、盐适量。做法:
(1)赤豆洗净浸泡半小时备用,鱼洗净备用。
(2)将麻油入锅内,大火烧热。放入老姜爆香褐色,但不能焦黑。
(3)放入鱼,煎至两面金黄。
(4)转小火,加上赤豆及浸泡的汁,煮烂加盐即可食用。
功效:补充产妇所需各种营养素,具有补血、通乳、利尿消肿等功效。
3、肝郁气滞型缺乳
多由产后体内激素的改变及其家庭因素引起,表现为产后明显地爱生气、失眠,遇事提不起兴趣,爱长短叹,常发生在产后第4天~第4周。具体表现为产后乳汁少、浓稠,乳汁不下或者突然滞,乳房胀硬疼痛,身体微微发热,舌正常,苔薄黄。因此家人要营造良好的环境,多食用一些疏肝理气的食物可以促进乳汁分泌。此种类型禁忌热敷。食谱列举如下:
丝瓜核桃仁汤
原料:丝瓜、核桃仁、麻油适量,带皮老姜、盐少量。做法:
(1)将核桃仁洗净浸泡半小时,将丝瓜去皮切块备用
(2)将麻油入锅内,大火烧热。放入老姜爆香成色,但不能焦黑。
(3)放水加核桃仁,煮40分钟后加入丝瓜,煮烂加盐即可食用。
功效:丝瓜含有产妇需要的多种维生素,具有除烦、通经活络理气的效果;核桃仁含丰富的维生素E及不饱和脂肪酸,具有活血祛淤的功能。
丝瓜豆腐汤
原料:丝瓜半根,豆腐一块,老姜、植物油、盐适量。做法:
(1)丝瓜剥皮切块,豆腐切块备用。
(2)锅内放水烧开,加老姜、丝瓜、豆腐,煮烂后加植物油盐即可食用。
功效: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,与丝瓜同食,具有滋补、通络下乳的作用。
健康优质的乳汁,不仅可以给婴儿提供食物来源,更重要的是能让婴儿摄取充足的、发育所需要的各种物质,保证婴儿的正常发育与健康成长。
文 | 曹霁娟(妇产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