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二十四节气】梨花风起正清明

2022-04-02 00:00

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行清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等,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

苏堤清明即事

[宋]吴惟信

梨花风起正清明,

游子寻春半出城。

日暮笙歌收拾去,

万株杨柳属流莺。

— 清明 —

每年的公历4月4日左右,太阳运行到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节日。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,至今不辍。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,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,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"天、地、人"的和谐合一,讲究顺应天时地宜、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。
清明节与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除了中国,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,比如越南、韩国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等。

壹 清明·习俗

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寒食节禁火、冷食习俗。
清明节还融合了上巳节的习俗内容。上巳节,俗称三月三。上巳节是古代举行"祓除畔浴"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,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,称为"祓禊",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、曲水流觞、郊外游春等内容。
湖南地区将扫墓称为“挂山”,有“前三后七”之称,即清明节的前三天后七天为扫墓期。扫墓祭祀有先后顺序,一般都要先将墓地清理干净,拔除墓地杂草,插上“挂山条子”在墓前拜祭。

贰 清明·养生

一、调养正气,增强抗病能力
清明时节是万物生长的节气,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。但致病的湿热邪毒、细菌、微生物等也容易生长繁殖,感染人体。因此春季也是流感、肺炎、麻疹、流脑、猩红热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。因此要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,调养肝气,增强机体抗病能力。
二、早睡早起,防“春困”
宜早睡早起,衣着宽松,舒缓形体,心情开朗,克服倦懒思眠的状态,尽快适应季节的变化。
三、防“倒春寒”
这个时节气温变化大,乍暖乍寒,而寒气最易伤肝阳之气,所以春天不要骤减衣衫。特别是年老体弱者,减脱冬装尤应审慎。衣着宜上薄下厚,保持腰腹下肢的温暖,防止感冒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复发。
四、防梅雨潮湿天气
清明时节湿气重,湿浊易伤肝脾阳气,亦可伤肺。当你感到头晕、懒言、肢体困重、疲倦乏力、嗜睡、没有胃口等不适时,这说明你很有可能体内有湿气。应多吃些健脾胃、去湿的食物,保持大小便通畅;不能吃霉变不洁和生冷食物;少吃高盐、高糖、高脂的食物,多补充优质蛋白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,保持均衡营养、清淡饮食,就可以避免消化系统的疾病。此外,梅雨天气地面湿滑,老人应慎防跌倒导致骨折及脏腑的损伤。
五、注重锻炼,多享受阳光
春属木,与肝相应。要热爱大自然的勃勃生机,多运动,多锻炼形体,多享受阳光、陶冶性情。老年人的活动则应在天气和暖,春气盎然的时候进行,以打太极拳、八段锦、健身操及散步运动为主,能促进血液循环,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。

叁 清明·饮食

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,青团又称清明饼、清明粑、艾叶粑粑等。
清明节气饮食多辛甘,不宜过食酸物,春季阳气初生,饮食宜选辛甘之味,不宜过食酸物。
有专家指出,辛甘的食物可以调养肝脾之气,如肉类、鸡蛋、麦片、牛奶、新鲜蔬菜、萝卜、菠菜、山药、荞菜及水果、菇类、姜、葱、蒜等食物,忌食煎炸油腻、寒凉生冷、容易过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,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,及时补充水分,多喝汤水,以保养脾胃之气。也可以适量吃一些花生、芝麻、枸杞来温补养肝。

推荐食谱:四神汤

四神汤是中医著名的健脾食方,其中“四神”是指茯苓,淮山,莲子和芡实(或薏仁),汇集在一起后互相补遗,制成的汤水对人体具有健脾、养颜、降燥等诸多益处,几乎发挥出了“无敌”的功效,四神之名当之无愧。
材料做法:薏仁 60克,莲子 20克,芡实 20克,茯苓 20克,山药 20克,水适量,猪排/瘦肉块 200克,盐适量。
1: 薏仁、芡实、莲子洗净泡水1小时。2: 再和茯苓、山药、水、米酒一起用小火煮至熟软,约1小时。可以利用电锅煮,外锅加一杯水。3: 猪排/瘦肉洗净后,先用滚水汆烫一下,去杂质。4: 将猪排/肉放入四神汤中煮至软熟,约半小时。最后加入少许盐调味,搅拌均匀即可食用。
“四神”都有补益脾阴、厚实肠胃的功能,可以治疗消化不良、脾胃虚弱,并且价格实惠。

图片 | 来源网络
文字 | 曹昱露

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
微信服务号
微信订阅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