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草本芬芳】地黄的炮制

2022-10-09 00:00

据说在唐朝,有一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发生瘟疫,老百姓死伤无数。当地的县太爷心怜百姓,前往药王庙祈求神佑。因太过劳累,在庙前小憩,朦胧中有一位老爷爷送了一株草药给他,“此药名为地皇,是皇天所赐,在神农山的北面可以找到更多。并嘱咐他熬水给百姓喝,可解此疫”。瘟疫过后,老百姓将此药引种到自家庭院,因它的颜色发黄,传来传去就变成地黄了。

图片

地黄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。秋季采挖,除去芦头、须根及泥沙,称为鲜地黄;将地黄缓缓烘焙至八成干,称为生地黄;将生地黄拌黄酒闷润,九蒸九晒后称为熟地黄。

图片

地黄

这是地黄的地上部分,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名字——小鸡喝酒。之所以叫这个名字,是因为它的花模样可爱,颜色娇艳,特别像一只只小雏鸡,小花被风一吹,摇摇晃晃的,很像一只喝醉酒的小鸡。鲜地黄味甘、苦寒,可以清热生津,凉血,止血。用于热病伤阴,温毒发斑,吐血等。

图片

生地黄

生地黄外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,极皱缩,有不规则的横曲纹,断面呈菊花心状。味甘寒,具有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的功效。主治热入营血,温毒发斑,吐血,骨蒸劳热等。

图片

熟地黄

熟地味甘,微温,补血滋阴,益精填髓。用于血虚萎黄,月经不调,肝肾阴虚,腰膝酸软等症状。以“黑如漆,亮如油,甜如饴”为金标准。精选优质道地药材,(以河南焦作产为佳),选用正宗绍兴黄酒(黄酒中不得添加有白酒和白糖)。三伏天,阳光正好,正是做熟地的好时机。

首先将生地黄用黄酒进行闷润,第一次闷润需1天时间,使其闷润吸收透,然后柴火蒸制,在这个过程中,禁忌使用铁器,其中也包括不锈钢材质。第一次蒸制时间必须连续48小时,这样才能蒸透,蒸出来的地黄汁必须收集好,留着下一次一起蒸,保证药物的疗效。蒸制后,三伏天的太阳晒制一天的时间,保证药物晒干晒透。在其后的八次蒸制中,闷润和蒸制都必须保证闷透和蒸透。九蒸九晒出一批地黄,最快27天。九蒸九晒之后,地黄已经变得柔润多汁,其性凉而不寒,最能儒润阴血,其色黑如漆,正好入肾补津。

图片

  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中,雷公云:“采得生地黄,去白皮,瓷锅上柳木甑蒸之,摊令气歇,拌酒,再蒸,又出令干。勿令犯铜铁,令人肾消并白发,男损荣、女损卫也。”

  《药性歌括四百味》中说,“用怀庆生地黄,酒拌,蒸至黑色,竹刀切片,勿犯铁器,忌萝ト、葱、蒜,用姜汁炒,除膈闷。”

  在古籍中就提及了地黄炮制过程中忌金属器物,最好用木制品,这样炮制出来的产品疗效最地道。

  文 刘春梅(制剂室)

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
微信服务号
微信订阅号